重庆街头小叶榕集体“脱发”?治“秃”安排上了!
最近
不少市民朋友发现
咱们重庆街头不少小叶榕树
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落叶现象
树冠变得稀稀拉拉,看着让人揪心
对此
城市管理部门高度重视
第一时间展开了调查研究
Part.01
先来认识今天的主角:小叶榕
小叶榕其实是榕树的俗名,隶属于桑科榕属。为常绿大乔木,树冠广展,老树常具锈褐色气根,常作行道树、庭荫树、园景树栽植,是重庆人最熟悉的“遮阳伞”。
Part.02
小叶榕怎么就掉叶子了?
■ 虫子“作案”
经过专家们的仔细排查,发现了这次小叶榕掉叶的“元凶”之一——褐斑白蚕蛾!这种蛾子俗称“吊死鬼”,幼虫专挑小叶榕叶片大快朵颐。被啃食的叶片千疮百孔,而树木为自保会主动落叶断粮,堪称植物界的“壮士断腕”。
褐斑白蚕蛾
落叶元凶的“饕餮虫生”
别看褐斑白蚕蛾个头小,一年能发生4-5代。它们的“生活节奏”很有规律,冬天以4-5龄幼虫的形态在树上“猫冬”,来年3月底幼虫化蛹,4月中下旬成虫就出来“活动”了。之后一代代的幼虫、成虫依次登场,各代还有点“四世同堂”的意思。
它们的破坏力惊人:先啃食叶肉留下网状叶脉,再蚕食叶片边缘形成不规则缺刻,严重时连枝条都不放过。被它们祸害的榕树轻则“谢顶”变秃,重则枝干枯死,长期受害的树木光合作用受阻,整棵树都会变得“病恹恹”的。
【但请放心】 这些害虫只吃树叶,对人体和宠物无害!
■ 天气“捣乱”
今年重庆的天气可真是有点“任性”。忽冷忽热+阴雨连绵,刚消停又迎来高温高湿。小叶榕被折腾得够呛:生长节奏全乱套,抵抗力下降,加上暴雨让土壤积水,根部呼吸都困难,能不“生病“吗?
■ 头发“太密”
咱重庆街头的小叶榕,不少都长得枝繁叶茂的,看着是挺喜人,但这“繁茂”也带来了问题——枝叶太密不透风,天热容易“上火”掉叶子。再加上一些“老同志”根系退化,在虫害和恶劣天气夹击下,更是“力不从心”,落叶也就更厉害了。
Part.03
为啥现在掉叶子?并非防治不及时
其实,早在6月初,市风景园林科研院及各养管责任单位就提前做好了防范工作。我们秉持”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、生态优先“的科学理念,更多地采取了灯光诱杀和生物制剂等环保手段。
虽然这些方法的起效时间和杀灭效果与常规的有毒化学农药相比,见效较慢,但能保护鸟类等益虫,让它们在控制害虫、预防害虫爆发方面发挥平衡生态的作用。
Part.04
如何应对这场“掉叶危机”?️
目前,市城市管理局已全面加强日常巡查监测,重点对树龄大、遭受虫灾的小叶榕实施针对性养护。
■ 物理防治“出手”
灯光诱杀:利用成虫喜欢光的特点,在小叶榕种植区域装上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,把成虫给“骗”过来,给它们来个“歼灭”,这样就能少很多下一代的幼虫啦。
■ 生物防治“显身手”
苏云金杆菌:喷施8000IU/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400-600倍液。这种生物制剂专门攻击害虫的消化系统,让幼虫消化不良,而且对环境友好,人畜无害。
球孢白僵菌:使用100亿孢子/毫升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200-400倍液进行喷雾。这种真菌能让幼虫染病死亡,防治效果显著,还不会伤害其他生物。
■ 化学防治“来助力”
在虫害初期,选用2.5%溴氰菊酯乳油2000-3000倍液或4.5%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-4000倍液进行精准喷雾。这些药剂既有触杀作用,又有胃毒作用,能快速把幼虫“拿下”,控制住它们的危害。
别看这些小叶榕最近在“掉头发”️
它们可是见证重庆几十年风雨的老街坊了
等我们的园林医生治好它们的“头皮问题”
就又能看到它们精神抖擞地站在街头
继续为大家撑起一片阴凉啦!
来源:重庆城市治理